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

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tion

您好,欢迎光临!

培训报名 会员需求收集 GSP专题

企业新闻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> 行业资讯>企业新闻

逸舒制药:业绩持续快速增长,收购德鑫制药打造女性大健康平台

发布时间:2016-07-15 09:51:24

      事件:

      2016年3月7日晚间,逸舒制药生物发布2015年报。2015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76万元,同比增长22.3%;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的净利润2745万元,同比下降16.1%;扣非后实现净利润2190万元,同比增长37.1%。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于2014年11月出售控股子公司中一堂,导致2014年实现投资净收益1642万元。2015年不分红、不送转。

      点评:

      一、基本情况

      公司于2015年7月16日在新三板挂牌,主办券商为广发证券。2016年1月19日起由协议转让方式变更为做市转让方式,做市商共8家,分别为广发证券、民生证券、安信证券、中投证券、信达证券、开源证券、万联证券、中信证券。

      公司自挂牌以来融资一次,2016年2月25日,公司发行股票385.5万股,发行价格为每股5.37元,募集资金2070.3万元,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

      二、主要药品均实现快速增长

      公司主营化学药制剂、中成药、化学原料药三大领域,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46.9万元、1670.5万元、166.0万元,分别同比增长20.2%、42.2%、-5.2%。

      从各主要品种来看,公司的六大主力药品,即: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、氯雷他定片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、氨糖美辛肠溶片、克拉霉素片、化痰消咳片,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558万元、1418万元、970万元、900万元、746万元、453万元,合计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61.2%。这六大药品分别同比增长12.4%、23.4%、27.5%、10.0%、3.2%、-33.7%。

      六大主力药品中,除化痰消咳片由于2015年公司主动控销,对经销商进行了规范,从而导致收入下滑以外,其他5个主要品种均实现了持续增长,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氯雷他定片增速超过20%。由于化痰消咳片国内只有肇庆星湖制药、山西仁源堂药业、逸舒制药三家企业具有批准文号,实际生产的只有逸舒制药一家,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,2016年有望在2014年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长。

      三、2700万元现金收购德鑫制药100%股权,打造女性大健康平台

      2015年10月19日公司公告,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香港逸舒对广东德鑫制药有限公司(即德鑫制药)进行收购,交易价格为2700万元,为现金支付,收购完成后,公司拥有德鑫制药74.6%股权,香港逸舒拥有德鑫制药25.4%股权。2015年11月4日,德鑫制药完成工商变更登记。

      德鑫制药位于广东省江门市,注册资本1500万元,主营妇科炎症类中药,主导产品为妇炎康片,其次为妇血安片。其中,德鑫妇炎康片2014年销量超过10亿粒,1300万盒,在妇炎康全剂型占比超过30%,仅次于云南白药(占比50%左右),德鑫的妇炎康具有良好的疗效,在整个妇科炎症药品销售中占比2%左右。终端覆盖率广,是与妇科千金片、花红片、金鸡胶囊齐名的妇科中药品牌产品。2015年11月,德鑫制药开始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,2015年11-12月,德鑫妇炎康片销售金额达到1100万,占到公司2015年收入的11.2%。

      通过收购德鑫制药,使得公司进入妇科领域,为公司打造女性大健康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利用公司在管理、营销等方面的优势,将德鑫制药的产品迅速做强做大,提高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。

      四、未来三年盈利预测和估值

      我们认为,未来公司的氨糖美辛肠溶片、化痰消咳片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主要品种仍将保持快速增长,同时考虑到收购德鑫制药后的并表因素。我们预计,2016-2018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16,731万元、20,914万元和25,515万元,分别同比增长69.4%、25.0%和22.0%;实现净利润3,565万元、4,421万元和5,415万元,分别同比增长29.9%、24.0%和22.5%,上,对应2016-2018年EPS分别为0.87元/股、1.08元/股和1.33元/股。

      由于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稳定,波动性相对较小,符合典型的制药公司特点,特别适合PEG指标进行估值。因此,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-25倍的估值较为合理,对应2016年合理股价为17.5元-21.8元。首次覆盖,给予公司“增持”投资评级。

      五、风险提示

      1)医保控费导致药品降价;2)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无法通过风险;3)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风险